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報道,前些時候在臺灣旅游時到朋友家作客,無意間看到了梁智強導演的電影《老師嫁老大》。電影中,男主角李國煌的其中一句福建話臺詞“mata來了”,激起我臺灣朋友的好奇心。他問我為什麼新加坡的警察叫“馬打”。我啞口無言了一陣後,便回答說在新加坡,“馬打”就是指警察,沒有為什麼。
  回國後,我開始對朋友的提問感到好奇,上網查了之後才恍然大悟。原來,馬來話中,“mata mata”的意思是指眼睛,而早期華人福建移民認為警察好比一對眼睛一直監視著人們,所以開始以mata作為警察的稱呼,這個稱呼也因此沿用至今。
  在這次事件後,我開始對本地福建話的獨特性感到好奇。我本身是福建人,再加上我在南洋理工大學學過一年馬來語,因此對本地福建話中的一些特殊詞彙與馬來語嘗試作了連接。我赫然發現,原來媽媽口中常說到的“呷風厝”(意思:洋房)原來源自於馬來話中的makan angin。爺爺常常說希望能看到孫子們都“gao yin”,其實源自於馬來語的berkahwin(結婚)。這與臺灣方言中的結婚(讀音:kiat hun)全然不同。
  除此之外,本地福建話的很多詞彙如senang(指輕鬆。例:爸爸想換一個senang的工)。tahan(指忍)等,都其實源自於馬來語。事實上,這些例子僅僅只是許多例子中的一部分。
  再來,本地福建話也融合了其他方言的詞彙,如潮語中的“死父”(讀音:sibeh,指非常),“山龜”(讀音:sua ku,指老土)和廣東話的“緊張”(讀音:gan chiong)、“拍拖”(讀音:pak tor)。
  很多新加坡人在說福建話時,或許不曾察覺本地福建話獨樹一幟的語言色彩,但本地福建話不同於檳城福建話和中國閩南語地區的福建話,而其獨特性象徵著早期南來的福建先輩,與其他籍貫的華人和異族同胞在生活、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,可說是新加坡珍貴的文化遺產。雖然,一些詞彙如tahan已經融入了新加坡式英語和華語中,但很多詞彙如“呷風厝”,senang應該會隨著本土福建話的沒落,漸漸地走入歷史,的確非常可惜。
  看著韓日劇集能以雙聲道播出,港台劇集卻一定得以華語配音播出,讓我不解為何他人的語言我們能欣然接受,自己的語言我們卻要去打擊呢?失去了方言,我們僅僅失去了一個毫不重要的地方語言嗎?或許,新加坡政府在不久的未來會放寬對方言的政策。(王嘉陽)  (原標題:新加坡福建話的獨特性:警察為什麼叫“馬打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vwxj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